剧情介绍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南太平洋上,日美双方展开激烈角逐,人性的底线在炮火声中被彻底摧毁。隶属美军的“查理步兵连”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受命登陆瓜达康纳尔岛(Guadalcanal),夺回日军占领的210阵地。日军占尽地利优势,防守固若金汤。然军令 如山,即使刀山火海查理步兵连的将士们也要奋勇向前。这群年轻的小伙子为了所谓的正义投入这个残酷的血肉战场……
  本片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琼斯(James Jones)1962年的同名小说改编,并荣获1999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荣誉提及;1999年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奖;2000年澳大利亚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2000年电影旬报最佳外语片导演奖。

评论:

  • 鲁安娴 4小时前 :

    有些地方设立的挺有诗意,比如血雨,洪启辰的精神恍惚,看见了自己并且杀死了自己。但是整体比较乏味无聊,所以中间我看得有点犯困,色彩处理得并不是很好。

  • 璐雪 2小时前 :

    部分技术瑕疵无关紧要,这部电影意义不在于此。

  • 风听荷 7小时前 :

    我个人觉得主创个别人还是挺“自恋”的,比如撰写片名的书法家还要把自己的印露出来(海报和正片都有),就挺…奇怪的,印象里没有哪部电影的片名会这样处理。不过自恋也无妨吧,也没规定自恋的人不能拍电影不是。

  • 通夏柳 0小时前 :

    总体来说形式大于内核。不愧是美院作品,摄影上之压抑与孤寂全通过灰调、枯树、云烟、死水展现出来了,服装妆容也能算合格,倒是把年代和气氛勾画出来了,运镜一搞变焦就感觉很现代,与所谓之东方诗意美学总感觉相悖。故事很简单,想讨论奉献、挣扎与牺牲,但人物没有事件的堆叠就没有情感的积累,共情不足。但好歹是主旋律的小进步吧。

  • 用易云 6小时前 :

    将战争视作实现愿望的工具的自己,

  • 鲍永长 5小时前 :

    并没有想象中的难看,放在新主流的洪流里,是十分独特的红色诗,真正回归人的生之欲,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只有深山丛林间的生存法则;怯懦、贪生、失准,更让我觉得是有血有肉的红军。有些如梦似幻的情节,让人不愿去深究其符号含义。就感觉是一种纯粹的个性表达,这是大多数主旋律电影里未曾见到的。

  • 粟夏山 3小时前 :

    人物形象感觉并不是非常立体吧……冗长的镜头和重复的枪战占据了大量时间,从诗意角度来说,1917带来的战争美学更为深刻。有点类似于摔炮和大型烟花的区别。疲劳的观影体验,没有带来深刻的情感共鸣。已经诗意ptsd了…

  • 蒋幼怡 1小时前 :

    这黑白调色,难道,只是为了,过审🤔?

  • 逸佑 5小时前 :

    多处场景美如水墨画,人性的抉择也是很好的作为主线穿插。可是沈队的转折也未免太过轻易了点,经历了一场庙战手下丢了胳膊就转变了想法不自保了?人性哪有那么容易扭转。

  • 詹巍昂 1小时前 :

    确实很美,但是内容与题无关以及剧本松散,没有主题。

  • 鹤琪 5小时前 :

    逆行在悲凉大山深林深处的孤勇者

  • 香涵 2小时前 :

    承认美院对电影积极有益的探索,但电影是综合艺术,再好的影像也会因为声音的缺陷而失色。

  • 邛波鸿 3小时前 :

    《关于美院想拍风格化影像但是预算不够导致画面廉价黑不溜秋以致于看不清人脸这件事》

  • 管涵蕾 1小时前 :

    2

  • 皇又柔 8小时前 :

    战争会把我塑造成哪一个自己呢?

  • 齐乐正 6小时前 :

    诗意战争片,影调风格独特,无论是方言还是地貌环境,都充斥着浓厚的江南人文墨客风格,叙事层面有些淡,可能是人物线有点多,看似有些集中但却有点散,一条线贯穿力度不要够,在本人看来没有过度的渲染情绪,影片回答的很克制,导演把个人情绪进行收敛,较为真实的还原了士兵个体面对战争与死亡的恐惧,在映衬之下,也在枪林弹雨的残酷之中表达了向死而生的执念。最后的血雨镜头很有感觉—我终于失去了我。

  • 美雪 0小时前 :

    镜头虽美,但静态美更突出,缺了些影像的动态语言。可以说,这画面一半是极度好的、精致的,另一半却令人摸不着头脑。

  • 隗谷芹 6小时前 :

    有一星是对题材的鼓励分。但我并不觉得这种艺术尝试是值得鼓励的。

  • 谢永言 2小时前 :

    虽然是一部战争题材,但全片被祖国壮阔山河独有的那种灵性和质感所充盈着,山、水、人的唯美结合诗意十足

  • 止华清 7小时前 :

    艺术性很高的主旋律电影……so……艺术性高+主题比较不新颖=迈不过去的双门槛……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