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影片的主人公是由朱丽安·摩尔饰演的琳达。这位40岁未婚的大龄女青年,她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小镇过着平淡乏味的高中英语老师生活。而当她从前最喜欢的学生杰森以一个失败剧作家的身份从纽约回到小镇时,她的生活发生了意外的变化。她说服这位学生和她一起去制作一部未完成的舞台剧,但是计划发生了一些偏差……

评论:

  • 静桂 3小时前 :

    没看过原著小说,但感觉这是一部有些难度的电影,难度在于要以什么来支撑这么弱的一个故事:开头即结尾,48岁患有脑癌的女教师来到一片谈不上怡人的海滩度假,她观察游客,帮忙找孩子、偷玩偶,与不礼貌的一家人发生小摩擦……若把这些作为故事的主体肯定是不行,即便加上女二号与虚伪男教授的戏、妮娜出轨的戏、女主逃离家庭责任的爽与悔(暗线)、女主与房东的暧昧……也还是弱。但贯穿始末的那种紧张气氛很吊人,而这种气氛就是女主在最后时光的心理,恰到好处地填满了故事的间隙。女主的结局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无情:你若强行挣脱家庭对你的束缚去追求自由人生,你的命运也许就是这样。此外,尽管女二与教授的那场戏意在隐喻女主离家出走前的处境,但毕竟完全脱离了女主的内视角而又无处可借,处理得不够专业。总体还比较喜欢。

  • 钟离诗蕊 1小时前 :

    1,本片译作《失去的女儿》是不是更合适?

  • 香玥 5小时前 :

    这个电影才是关于女权或者说女性最正常的表达吧。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就总会有不那么母性却人性的瞬间吧,感谢把这些拍出来的人

  • 祁芙华 7小时前 :

    随机波动对谈作家凌岚提到的电影 幸好我不会有孩子

  • 舜燕妮 9小时前 :

    普通人男主来客串,有意思。/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看着nina面部特写,好生眼熟。原来是她。

  • 骏弘 2小时前 :

    我晓得她想讲被绑架而不自由。但文学含义是不是可以再挖一挖。被女儿缠得烦死了影响了妈妈的文学理想和飞扬的感情。实在是有点。浅。

  • 涂绮梅 0小时前 :

    但不管怎样,孩子是无辜的,大可不必生孩子。剧本很好。

  • 浩桀 5小时前 :

    依赖了女主角精准出色的表演

  • 邦韦 9小时前 :

    太真实了,不是所有的母亲都会享受变成母亲的这个过程的。有很多人挣扎在我是母亲我得伟大和真他妈烦我想一走了之之间。想离家出走想自我的母亲,也是有血有肉的。配乐真好。ps:原来是Maggie Gyllenhaal导的,果然女性视角表达的东西就很不一样。

  • 琴静槐 8小时前 :

    2,本来以为要接收一个悲伤的结尾了,而最终重获新生的感觉真的太好了,以及让我心生希望感的配乐做的很好。

  • 桐玥 8小时前 :

    有费兰特的小说在前,以文学方式看不断交叠的闪回就说得通了。当摄像机带你凑近了看,你就能理解,这是在讲婚育中不同年龄、阶层背景的女人都不可能做好母职。更搞不清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如果做不好一个好母亲,是如何痛苦的。

  • 苟淑华 6小时前 :

    导演的镜头很晃,观众和女主角一起进入一种很焦虑的情绪中。早婚早育,不管是在贫困之家抑或者中产中产高知家庭,大概率都是个悲剧。而大多数情况下,被压抑的那个往往都是母亲。这部电影争议之处大概也在于,残忍地撕开了中产家庭温情的那一面,多子女家庭和母亲的个人发展往往是相悖的,不存在兼顾家庭和事业。当然,桑德伯格那种fancy家庭的除外

  • 祁宇菲 5小时前 :

    为玛吉处女作鼓掌。初看感觉是一部很情绪的电影,情节也会比较松散,但一直被吸引着往下看。虽然没有做过妈妈,但很能代入女主,被生活琐事、人生选择和身份责任种种困扰着的折磨,学术的思考不可能不对日常的生活产生影响,不可能不让人去质疑日常生活的意义而甘愿于不假思索的惯性。女性的纠结在于社会对于你有很多默认的期待,默认的opt in而不是对于男生默认的opt out,比如成为母亲。要从默认调回中立再做自由选择这一步不可能在实际中不产生任何负担,即使自己可以,周围的人也不一定可以,这和学识都没有关系,可能就是没有意识,例如电影中的大师。丢失的女儿、母亲、妻子、娃娃其实都不重要,都可以丢掉。我们总是在做错误的选择,但真的学会承认这点很难。不原谅自己和折磨他人都是容易的。看了电影再次确认我实在没法成为妈妈。

  • 锐家 8小时前 :

    3.5/以我浅显的见识能识别出是费兰特的小说底子,说明她写作关注的母题真是没有变啊,浓缩的现代版埃琳娜故事。很喜欢达妹最后在沙发上问lena“有时候会觉得很忧郁,这一切会过去吗”,听完之后心很酸。

  • 珍美 1小时前 :

    soundtrack很好听!单独片段也不错,可是导演的storytelling真的boring

  • 赧孤兰 6小时前 :

    被狠狠地伤到了,lost的女儿,其实就是身为人母的自己。当女主说“削橙子时,要削得像蛇一样,别削断了”而她却把自己人生削断了,她流下的血冲出了屏幕,溅到了每一位女性身上,告诉她们,当你决定要成为母亲这个角色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Olivia将母亲身份与女儿身份之间的纠结与矛盾诠释得太完美了,快把小金人揣她兜里!

  • 景月明 7小时前 :

    三星半,叙事能力略有不足。洋娃娃作为贯穿全剧的麦格芬缺乏背景故事托底,“出走的母亲”的归来与两个女儿的和解本应是重头戏却不加任何笔墨。受伤连夜跑路的结尾虎头蛇尾,莫名其妙手里多出来的橙子不提了,给女儿轻描淡写的电话也让观众的情绪无处安放。碎片式的闪回场景中,职业女性母职的挣扎倒真的让人心有戚戚焉,不禁想去读费兰特原著。(呜呜女儿们好可爱,咋能舍得抛弃呀!)

  • 花梦 6小时前 :

    橙子皮是母亲与女儿间,一生都断不了的「能量脐带」;最后,因为一个娃娃,而导致母亲的肚脐内被深深插入一根细细的钢针,就犹如逝去的女儿,永远的痛

  • 月颖 8小时前 :

    角度刁钻 很少会有人拍母亲的这一面吧 值得女主提名

  • 营南蕾 2小时前 :

    我觉得拍得很对我的胃口,让我聚精会神地看了俩小时。埃莱娜费兰特的《碎片》里写道,“碎片就是感觉痛苦不安,这种不安源于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们的声音会淹没在这堆碎片中”,我觉得本片就很好地表现了母职中的各种碎片。做父母是需要很多爱和勇气才能承担起责任的,如果这样的责任被强加在身上,人就可能会被生活的碎片撕裂,就像女主说的一样。我觉得把孩子培养成片中一样妈妈一走远、玩具一丢就崩溃几星期的样子是很失败的,不过培养成我这样拒绝任何attachment的无情样子就是另一个极端了;大概只有有时间有精力搞平衡的父母才会有相对正常的孩子。镜头语言除了某些大特写略做作之外,转换节奏和人物拍摄都很自然。剧本也很自然,就算没有埃莱娜书里标志性的人物独白,我也能理解女主表情和行为,感觉和演员配合得特别出色。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